會計信息化下的企業內部控制調查與分析
一、會計信息化基本情況分析
會計信息化基本情況主要包括企業財務部門所使用軟件的品牌、取得方式、應用范圍、售后服務以及人機并行時間、其他業務信息化的程度、ERP應用狀況等。調查結果表明:
(一)會計軟件取得方式。會計軟件是一種特殊商品,《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第六條明確規定,商品化會計軟件必須通過省以上財政部門的評審。之所以這樣要求,其目的之一就是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為企業內部控制提供基本保障。從實際調查結果來看,企業在這方面執行得較好,接受調查的57家企業所使用的會計軟件全部是以購入方式取得的經過省以上財政部門評審的商品化會計軟件。其中,90%選用的是國產軟件,尤以用友、金碟軟件居多;除了合資企業或外商獨資企業外,較少企業選用國外會計軟件。
(二)會計軟件使用范圍。目前,企業對會計軟件應用最多的模塊是會計核算、報表生成模塊,應用較少的是成本核算、納稅申報等模塊。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筆者分析,是因為前者規范性強,有利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能夠大大減輕會計人員的工作量;而后者在業務處理上不是很規范,企業應用的難度較大。
(三)會計軟件使用時間。受調查的57家企業使用會計軟件的時間普遍不長,說明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化整體起步較晚。企業使用會計軟件后,需人機并行時間三個月以上時間,并且取得相一致的結果,才能考慮以電子計算機替代手工記賬,否則會給企業內部控制埋下隱患。
(四)對會計軟件的總體評價。企業對會計軟件的總體評價較好,對會計軟件中設計的有關內部控制措施基本滿意,但部分企業對軟件經銷單位的售后服務不太滿意。筆者通過對揚州地區用友、金蝶兩家軟件經銷單位的實地調查發現,揚州地區的用友軟件用戶有1000多家,金蝶軟件用戶有500多家,而專職售后服務人員較少,基本上都是兼職,因而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五)企業管理信息化程度。筆者所調查的企業雖然都是大中型企業,但其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并不高,基本上還處于會計核算信息化階段。其他業務部門很少采用信息化管理,與會計部門之間幾乎沒有數據傳遞。只有少數企業在由核算型會計軟件向管理型軟件或ERP系統方面轉變,但使用效果不是很好。從內部控制的角度看,企業會計信息化環境下的內部控制還處于初級的人機共同控制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