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告分析評價的標準
財務報告分析的主要任務是剖析報告的信息內涵.解釋報告信息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得出一定的結論,作出一定的判斷或決策.因此.報告的分析者在作出正確的判斷或決策之前,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可以參照并據以作為“標準”的依據。特別是在對某些數據下結論前,一定要有比較的參照物.比如在評價分析公司償俊能力時常用的流動比率.有人認為2:1比較合適,低于2:1會存在不能按期還本付息的可能,但是否對所有的企業都是如此呢?顯然不是的.這個比例在不同的行業間存在著較大的差別。那么,如何確定分析評判的標準呢?下面我們介紹幾種理財實踐中常用的基本標準。
(1)本公司的歷史水平.將有關指標與本公司的歷史水平相比較.或連續幾期的同一指標相比較,可以反映出公司該指標所反映信息的變動趨勢及本期的經營績效的優劣。特別是在趨勢分析中所主要參照的就是歷史標準.歷史標準資料容易取得,因此,是最常用的評價標準之一。
(2)目標標準。公司的目標標準就是公司在期前所作的預算或計劃。將本期所實現的各類指標同預期的目標相比較,可以找出工作中的不足,衡址公司實際的經營能力及負荷狀態,找出差異及其原因,以指導下一期的各項決策.
(3)行業標準。行業標準可以是同行業的平均水平,也可以是同行業的先進水平。將公司本期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與同行業有關指標相比較,可以看出公司在同行業中的競爭能力,找出本公司與同行業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挖掘公司的潛力,作出正確的發展規劃。投資者可以通過指標的比較分析調整自己的投資決策.以取得更高的投資報酬。
(4)經驗標準。經驗標準是理財學家和理財工作者多年來所積象形成的一些經驗標準,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數據標準,有的可能接近于平均水平,有的可能是理論的理想標準。將財務指標與經驗標準作比較,可以找出本公司實際能力與理想的差距.進一步判斷、評價公司財務狀況、經營績效的優劣,并據此作出有利于自己的理財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