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儲備供給存在的主要問題
國際儲備的供給管理是從整個世界的角度研究世界國際儲備的供及其管理,中心問題是世界國際儲備乃至國際清償力是否充足,以與之相關聯的對儲備供給的控制問題。
世界國際儲備充足與否對世界經濟的穩定與發展有重大影響。國儲備不足,國際貿易的增長就要受到限制,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就放慢;而國際儲備過多又有引發世界性通貨膨脹的危險。國際儲備足與否還會導致國際儲備體系發生變化,引起國際貨幣體系的改。如金本位制崩演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黃金的供應有限,不能適應界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國際儲備供給與美國國際收支矛盾的“特里兩難”面前,布雷頓森林體系最終崩潰.并使國際儲備體系從單一多元化轉變。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儲備多元化、分散化的趨勢不斷加,儲備資產的種類增加,儲備貨幣也呈現多樣化趨勢。儲備體系的元化避免了對某種單一貨幣的過分依賴,有利于外匯儲備的調節管,增加了國際儲備的供應渠道。但多元化的國際儲備體系也存在不問題,除了穩定性降低、加劇世界性通貨膨脹等外,國際儲備的供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國際儲備的供給不均。這是國際儲備體系存在的一個重大弊。對少數發達國家而言,國際儲備的供給對他們有利。因為他們的幣多為主要的國際貨幣,有的本身就是儲備貨幣。因此,這些國家間可以通過互換貨幣安排相互提供外匯儲備,而且對組織的貸余順可使儲備頭寸這部分儲備增加。其次,根據份額分配給發達國的特別提款權比重特別高。第三,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場融資等方面處于有利地位。相反,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目前的國際備體系中卻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發展中國家的貨幣不是儲備貨幣,不能作為國際交易的計價、支付和清償工具,這些國須通過增加出日的手段獲取國際儲備貨幣.應付其國際支付的需要。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料、農產品、初級加工制造品等,這些商品的出口價格數量容易受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因此.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長期惡化,出口收人波動很大,國際收支逆差嚴重。為避免實行收入緊縮的調節政策,就必須持有較多的國際儲備。另外,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融通資金的能力較差,來自發達國家的雙邊和多邊的官方援助少,且往往受政治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使發展中國家一方面面臨儲備短缺,迫切需要國際儲備,另一方面,在國際儲備的供給上處于劣勢。這是國際儲備供給管理要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2.國際儲備供給的調控存在較多困難。國際儲備的供給與一國的貨幣供給有較大區別。一國的貨幣供給主要是該國的中央銀行根據多種指標,如貨幣增長率、利率等控制貨幣供應量。對于世界國際儲備來說,需要由國際儲備體系中的權威性國際機構負責世界儲備資產供給的控制管理。這必然涉及各國政府貨幣政策獨立性問題,要求有關國家在貨幣政策主權等方面做出讓步,而這是這些國家難以接受的。特別是在目前多元化儲備體系下,世界國際儲備供給的調控更加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