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及其基本模式
供應鏈通常是指在生產及流通過程中,為將貨物或服務提供給最終消費者,連接企業上游與下游而形成的組織網絡。在供應鏈中的每個實體都已經不再是單獨的個體了,而是在這條鏈條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一個共同體。因此人們常說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已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競爭那么簡單了,而是整條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金融的模式可以用“1+N”來形容。就是銀行以一個核心企業為中心,依靠核心企業良好的信用等級和資產擔保來給其上下游的供應商或采購商提供一定的融資服務。隨著國內市場的逐漸開放,中國企業面臨著更為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如何整合企業自身的資源,為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為了企業供應鏈管理中有效的競爭手段之一。
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為了順應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需要而創新發展的新興金融業務領域,重點幫助企業解決在資金流管理中的各種瓶頸問題,同時提升企業在貨物流和信息流方面的管理能力,是企業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持。商業銀行提供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涵蓋了結算、融資、電子服務、應收帳款管理和匯率風險規避等多方面的問題,最具代表性的是基于上下游核心企業的資信和實力,為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延伸金融服務,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為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穩定上下游關系,提高盈利能力的服務功能。
我國國內的商業銀行一直以來只重視為那些實力雄厚、信譽較好的大型企業集團提供融資服務,而不是很愿意為那些中小型企業提供相應的融資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那些有潛力企業的發展,同時也導致了銀行服務對象的局限性。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國外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早已介入了企業供應鏈管理當中,協助整條供應鏈從采購到生產再到銷售過程中發揮最大的競爭優勢。我國國內的供應鏈金融才剛剛起步,商業銀行和企業正朦朦朧朧地意識到可以通過貨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整合,通過企業之間地優勢互補、緊密合作,達到增強成本控制、優化資源配置、改善服務質量和提高最終收益的效果。
商業銀行基本的供應鏈模式可以分為兩種:強勢供應商——弱勢采購商;弱勢供應商——強勢采購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