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證業務風險淺析
認證業務與傳統財務報表業務的異同
(一)兩者同屬于業務范疇 認證業務與傳統的財務報表業務同屬于業務范疇,注冊會計師都要以獨立、客觀公正的第三者身份接受委托,對被對象進行專業的鑒證、評價,并出具報告;要經過計劃、搜集證據、評價鑒證、出具報告的過程。該過程對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和專業勝任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決定了在業務時注冊會計師始終都處于風險之中。
(二)兩者的目標差異 認證業務與財務報表業務的本質目標是一致的。作為同屬于業務范疇的業務,其本質目標都是保證受托責任的全面有效履行。但其具體的目標存在差異:財務報表旨在評價、鑒定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公允性;而認證業務多是在評價、鑒證的基礎上對系統的安全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方面是否符合相關標準與規定的要求的認證。
(三)兩者對注冊會計師專業知識要求的差異 不論是從事財務報表還是認證業務,對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但由于認證業務涉及行業的廣泛性和認證內容的多樣性,認證業務對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要求更高。認證業務除了要注冊會計師具備傳統的會計、、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外,對電子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倫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也要求精通。
(四)兩者理論基礎的差異 財務報表有較為完善的理論基礎,技術手段也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發展。認證業務對于注冊會計師而言屬于新型業務,雖然界不斷對注冊會計師開展認證業務進行探索,但其理論基礎比較薄弱,特別是功能拓展理論中風險理論研究的不足,不能為注冊會計師從事認證務時對風險的衡量與控制提供技術手段與理論支持。
(五)兩者報告形式的差異 財務報表的報告一定是由兩名具有簽字資格的注冊會計師簽發的書面形式,而認證報告的形式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具有多樣性。且認證并不是每年一次,具有其持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