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6日發表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預計今年香港經濟將面臨極大挑戰,短期內難言樂觀,年內香港經濟實質增長率將介于-1.5%至0.5%之間。但香港經濟基調穩固,核心競爭力不會動搖。疫情過后,香港經濟定能復蘇。當日上午,陳茂波在特區立法會發表2020至2021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主軸為“撐企業、保就業、振經濟、紓民困”。“過去這一年風高浪急...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6日發表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預計今年香港經濟將面臨極大挑戰,短期內難言樂觀,年內香港經濟實質增長率將介于-1.5%至0.5%之間。但香港經濟基調穩固,核心競爭力不會動搖。疫情過后,香港經濟定能復蘇。
當日上午,陳茂波在特區立法會發表2020至2021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主軸為“撐企業、保就業、振經濟、紓民困”。
“過去這一年風高浪急、荊棘滿途。”回顧上一年度,陳茂波指出,2019年香港經濟收縮1.2%,是自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跌幅。去年基本通脹率為3%,比2018年高0.4個百分點。
展望新一年度,陳茂波預計,2020年香港經濟將面臨極大挑戰,短期內難言樂觀。考慮到財政措施的提振作用,今年香港經濟實質增長率將介于-1.5%至0.5%之間。整體通脹率將回落至1.7%。
“我明白要應對目前的挑戰,單靠財政資源并不足夠,但善用儲備、支援企業、紓解民困,的確是目前艱難環境下,市民對政府的期望。”陳茂波說。
因此,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推出大規模的逆周期措施,涉及超過1200億港元。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一項是向18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1萬港元,預計可惠及約700萬人,“在經濟下行而財政儲備仍然充裕的時候,可以在公共開支方面加大力度,刺激經濟,與市民共渡時艱。”
紓緩民困的措施還涉及寬減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寬免住宅物業全年差餉;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人士發放多一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等。
在“撐企業、保就業”方面,預算案推出由政府作擔保的特惠低息貸款;寬減利得稅,寬免非住宅物業差餉、商業登記費;向政府物業、土地的合資格租戶提供租金或費用寬免等措施。
陳茂波表示,上述支持企業的措施涉及約183億港元,希望這些措施不但可以支撐企業,也有助于保住300多萬打工仔的工作。
“控疫情、穩經濟”是當前特區政府最迫切的工作。預算案中包括了多項強化醫療系統、防控疫情的內容:政府會積極在全球采購防疫用品,并提供資助促進本地生產以滿足部分需求;加強醫療系統防范及應對傳染病的能力,如增建醫療及檢疫隔離設施、增加醫療物資儲備等。
“中期而言,香港的經濟前景仍然正面。”陳茂波表示,憑藉內地龐大的市場潛力,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機遇,香港可以發揮優勢,開拓更大發展空間。
陳茂波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總人口數千萬,為香港提供了龐大的市場和發展空間。科研力量、人才、國際經驗、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都是香港的優勢。香港和其他大灣區城市相互協作,可提供完備產業鏈,既有利于香港創科發展,也將推動大灣區發展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他還指出,香港在基建融資、綠色金融、人民幣產品和服務等方面,都可以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多元化服務。特區政府會繼續積極支持香港企業和專業服務界別與內地企業一同“走出去”,抓緊“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機遇。
當日,陳茂波還匯報了特區政府的公共財政狀況。他稱,2019至20年度特區政府帳目見紅,出現了約378億元(港幣,下同)的赤字,是香港15年來首度出現財赤,未來五年的預測仍是赤字。
陳茂波預計,今年稅收和賣地收入會減少,加之將推出的大規模逆周期財政措施和持續增加的經常開支,明年的財政赤字為1391億元。
“雖然這一赤字金額為歷年最高,但其中超過1200億港元與現金發放計劃及其他一次性紓緩措施有關,因此不會構成長遠財政負擔。”陳茂波解釋,香港財政儲備約1.1萬億元,有能力在經濟面臨逆境的情況下推出特殊措施。
“疫情短期內對香港經濟影響可能比2003年‘非典’時更甚,勞工市場亦會面對巨大壓力,但香港經濟基調穩固,核心競爭力不會因此動搖。疫情過后,香港經濟定能復蘇。”陳茂波對香港的根本優勢和長遠前景仍然很有信心。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在全球21個國家/地區47個城市設有辦事處
人員包括資深的專業領導層和擁有各相關專業資格的人員。
包括財富雜志全球500強至初創公司等不同規模的企業。
為財富雜志全球500強中40%的企業提供服務。
為于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上市的1,800多間公司提供投資者和首次招股等服務。
為新加坡及馬來西亞600多間上市公司提供服務。
tricor卓佳 | 瑞豐德永服務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