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境外投資顯示將逐步放寬
國家外匯局表示要積極適應對外開放新形勢,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
記者10日從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了解到,外匯局將穩妥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外匯局撰文稱,將在規范的基礎上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投資中的使用。逐步拓寬資本流出渠道,鼓勵國內符合條件的機構“走出去”,放寬境內居民境外投資限制。逐步擴大國內金融市場 對外開放,構建防范跨境資金雙向流動沖擊的體制機制。
外匯局表示,在“十二五”期間,將按照規劃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有關要求,穩妥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在規范的基礎上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投資中的使用。逐步拓寬資本流出渠道,鼓勵國內符合條件的機構“走出去”,放寬境內居民境外投資限制。逐步擴大國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構建防范跨境資金雙向流動沖擊的體制機制。
外匯局還表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作為中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
的重要內容,其本身并不是終極目標。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項涉及多部門的系統工程,需要協同推進相關改革,提高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
外匯局稱,在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程中,外匯局將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發展情況,使推動可兌換的措施與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市場發育程度、企業承受能力、金融監管水平與國際金融環境等相適應。在放松部分管制的同時,不斷改進和加強宏觀審慎監管,進一步健全跨境資本流動統計監測和預警,有效防范資本流動沖擊,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課題組2月23日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加快資本帳戶開放的條件基本成熟。中國正處于資本賬戶開放戰略機遇期,且開放風險基本可控。
報告指出,當前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的四個主要風險都可控。一是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以本幣計價為主,二是外匯儲備以債券為主;三是短期外債余額占比較低;四是房地產資本市場風險。
報告建議,開放資本賬戶具體步驟可包括短期安排(1-3年),放松有真實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資管制,鼓勵企業“走出去”;中期安排(3-5年),放松有真實貿易背景的商業信貸管制,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長期安排(5-10年),加強金融市場建設,先開放流入后開放流出,依次審慎開放不動產、股票及債券交易。
截至2011年9月末,外國來華直接投資資產余額為16256億美元,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資產余額為3455億美元,分別較2006年末增長了1.65倍和2.81倍。截至2012年3月9日,外匯局累計批準129家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245.5億美元投資額度及96家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752.47億美元投資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