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逐利有風險 投資保險要耐心
日前,《中國保監會關于鼓勵和支持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明確支持民間資本投資保險公司。
2010年5月,《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簡稱“新36條”)頒布之后,各個行業落實“新36條”的細則陸續推出,此次《意見》的出臺也標志著保險行業對民間資本進入保險領域的鼓勵和歡迎。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民營資本早已開始試水保險行業。2002年,當時由自然人控制的北京源信行投資咨詢公司和北京寶華投資公司接手平安保險原第二大股東招商局出讓的全部股權,躋身平安保險當時的十大股東行列,使平安保險成為一家民營資本高度滲透的保險公司。2003年6月,以民營資本為投資主體的民生人壽于北京正式掛牌,其大股東包括萬向集團、劉氏家族的東方希望集團和四川新希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此后,大量民營資本進入保險行業,并掀起了2004-2005年由民營資本主導的一波擴容潮。
目前,民營資本投資的保險公司既有如平安保險走上綜合經營道路的,也有如天平保險等走上專業化的特色經營道路的。盡管在資本總量上與國有資本還相去甚遠,但民間資本參與的保險公司數量已超過國有資本控股的公司。
今年4月,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溫州調研時就曾表達對溫州民間資本投資保險行業的支持。此次《意見》的出臺,使得保監會支持民營資本投資保險業的政策更加具體化,尤其是“單一持股比例可以適當放寬至20%以上”等,使得民間資本投資保險行業在政策上有了進一步的放寬。
業內人士表示,更多民間資本的涌入將進一步推進保險行業市場化進程及健康發展。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表示,未來中國的保險市場將像美國市場一樣,國有資本應更多地轉移到如出口信用保險、農業保險和存款保險等政策性較強、需要政府扶持的保險領域,民間資本將成為保險市場的主角。只有這樣,才會使產權明晰,保險公司才會犧牲短期利益獲得長期利益,把自己做成百年老店,守信、規范發展。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民營資本的進入在給保險行業帶來了活力的同時,其中一些民營企業的急功近利也給保險業帶來了一些不穩定的因素。一般來說,壽險公司的盈利周期為7-9年,產險公司盈利周期為3-5年。由于盈利周期較長,一些抱著追逐短期利益目的進入保險行業的民營資本,不僅很難如愿獲利,也不利于保險公司的發展。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庹國柱表示,把投資資本變成投機資本,是民營資本投資保險業的大忌。然而,在保監會網站每月公布的大量股權轉讓申請中,買方和賣方名單上民營資本屢見不鮮的現象也昭示著,民營資本在保險業短期逐利的情況正不斷上演。
這就對監管機構對民間投資的規范和引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次《意見》中,保監會在鼓勵民營資本進入保險業的同時,重點強調“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行業基礎建設”,業內人士表示,這無疑是在告訴躊躇滿志但又有些心焦氣躁的民間資本,保險業是個需要長期投資的領域,耐心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