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頓趨嚴 公司跟風涉稀土“錢”途未卜
近兩年來,一批本與稀土無關的公司陸續與稀土扯上關系,關注這個群體的投資者會發現,這些公司在經歷了稀土價格暴漲暴跌、個別公司失敗后,現在又面臨著嚴控污染、行業兼并等一系列問題,真可謂命途多舛。
目前與稀土有關的公司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如包鋼稀土、廣晟有色、廈門鎢業這樣原本就從事金屬礦產開發的大企業;另一類則是看到稀土行情好,匆匆進來湊熱鬧的門外漢,以鼎立股份、科力遠、西藏發展等為代表,其中西藏發展和科力遠稀土資產已經失敗。
前兩年,稀土價格漲幅大,包鋼稀土、廣晟有色二級市場股價也水漲船高。期間,部分公司難敵“誘惑”,紛紛進軍稀土行業。不過,稀土價格在經歷了去年初的高點之后,下半年出現了暴跌。在此背景下,2011年下半年,居然同時有3家公司因與稀土有關的受挫或傳言不實,股價出現連續跌停。西藏發展和科力遠的直指稀土資產,但最終因各種原因宣告失敗。而*ST昌九此前傳言會被贛州稀土借殼,事實證明借殼系子虛烏有后,公司股價經歷了同樣的暴跌。
實際上,類似上述幾家公司股價暴跌的慘劇在資本市場早已不是新鮮事。從以往經驗看,暴利行業往往容易引發跟風,從而導致產品價格暴漲暴跌,多晶硅、觸摸屏就是先例。同樣,對于這樣的熱門概念,二級市場往往容易跟風炒作,事實一旦被澄清,最終股價的暴跌也不可避免。
不僅如此,很多玩稀土概念的公司雖然現在還擁有稀土資產,或者稱經營范圍中包括稀土,但隨著行業整合的推進,這樣的公司面臨著不小的風險。
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近日在稀土行業協會成立時對外透露,僅贛州一地因稀土開采造成的環境污染,恢復起來的費用就高達380億元。這意味著,未來有關部門對稀土環保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環保部日前先后發布了兩批關于基本符合環保要求的稀土企業名單。無論是第一批名單中的15家企業,還是第二批名單中的41家企業,行業龍頭老大包鋼稀土均未能名列其中。在第二批基本符合環保要求的稀土企業名單中,只有包頭華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作為包鋼稀土的控股子公司上榜。
“這個事,我們也在協調。”包鋼稀土證券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未進入名單主要影響公司的聲譽及出口配額。
行業龍頭尚且難解決環保問題,其他公司的問題就更加不可小視。實際上,從公布的名單來看,不少涉足稀土的公司都不在名單中。對此,一家涉足稀土的公司人士表示:“雖然一直在說要治理污染,要搞好環保,但是連包鋼稀土都沒合格,說明執行難度很大。”
目前,中鋁公司、中國五礦、中國有色、包鋼稀土、贛州稀土等企業已經先行一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了兼并。工信部也稱將以現有稀土生產規模較大的骨干企業為主體,抓緊推動組建大型稀土企業集團。不過,上述公司人士表示,雖然現在都在談稀土兼并的問題,但這個問題實際上談了幾年了,里面涉及地方政府的利益協調,執行起來比較困難。
大浪淘沙,公司中跟風上馬的稀土項目未來會有怎樣的命運,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