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入境處將新增容貌識別技術 預計2015年底啟用
人民網11月29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消息,為應付未來10年的出入境服務需求,香港入境處建議在2015/16年起推行“新出入境管制系統”,包括在指紋核證系統上引入容貌識別技術、 把現有430條e-道升級為多功能e-道、新增逾100條多功能e-道,估計在未來4年策劃、推行等的非經常性開支達10億元,最快明年初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
保安局向立法會最新提交的文件指出【注冊美國公司好處】,面對訪港旅客流量急速增長,香港整體訪客年均增長10.7%,而內地訪客占最大比重,年均增長高達16.6%。入境處要處理龐大旅客流量的壓力有增無減,加上未來數年啟德郵輪碼頭及廣深港高速鐵路西九龍總站,均會設置新管制站,連同入境處出 過境系統已是十年前設立,硬件和軟件已老化和過時,保安局認為有必要更新出入境管制系統。
新系統建議五項重點措施,包括在指紋核證之上,引入容貌識別技術,與現行的指紋辨認作“雙重辨識”,強化對使用e-道的入境管制。因應入境處估計,持電子旅行證件,即載有電腦可讀容貌影像資料,包括電子護照和內地明年起發出的電子往來港澳通行證的訪客比率,將由2016年的超過60%,逐步遞增至2020年的超過90%。新系統建議,持有電子旅行 證件的訪客,將來亦可透過容貌識別,利用e-道辦理出境手續。
新系統涉10億非經常開支
保安局預計,上述項目會將額外離境柜枱數目按比例縮減,相關人手亦可調配至其他通關職務。同時,新系統建議,現有430多條e-道提升為多功能e-道,以及新增超過100條多功能e-道,讓訪客和本港居民使用過關更有效率。
推行新出入境管制系統在13/14至16/17年度的策劃、【美國公司注冊】統籌及推行的非經常開支,共涉及10億元;而經常性費用會由開展首年,即15/16年度的 160萬元增至20/21年度的1.9億元,當中包括硬件及軟件的保養、日常支援服務、通訊網絡費用及其他系統消耗品。不過,由於無須額外招聘員工及不用維持現有管制站系統的運作可減免開支,保安局預計,到20/21年度新系統可為政府帶來23億元的財政利益。
保安局最快明年年初向財委會申請撥款,明年4月至14年2月開展招標工作,若順利實行,新系統將于15年12月至16年6月分階段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