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香港報章社評
香港新聞網9月25日電 最低工資委員會討論明年的最低工資水平,勞資雙方出現分歧。
經濟日報社評指出,整體而言,在適逢經濟好景下,最低工資可算順利落實,對社會利大於害。明年適度上調亦合情合理,惟加幅不宜過分冒進,約三十元、兩年間加約7%,應屬合理,原因有三。其一,【離岸公司注冊】現時通脹正緩步回落,最低工資若升7%,可彌補通脹的蠶食,保障工人收入。其二,被最低工資扭曲的職場仍在調整中,若最低工資再急增,勢令一些工時較長,或要付出更多勞力的工種更難請人。其三,最低工資只有升而難降,故宜留彈性以防經濟逆轉。最低工資穩步緩增,才最符合勞方、資方,以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
文匯報社評指出,在歐美和日本推出貨幣寬鬆政策后,大量熱錢流入,勢必推高通脹,調整最低工資是否只以通脹掛鉤作為主要考慮,而不顧及中小企承受力,值得港府和勞資雙方研究。中小企小本經營,面對的風險相對為大。香港的經濟情況和營商環境應是調整最低工資的重要依據,若經濟下滑,勞資雙方都難以承擔風險。只要雙方多從大局設想,考慮自身利益之余,【注冊英國公司好處】也能體察對方困難,在互諒互讓的條件下謀求雙贏,勞資雙方利益自能平衡,最低工資新水平仍然有望如期達成。
頭條日報社論指,香港缺乏發展所需土地,住的問題日益嚴重,急需開發新土地,加快建屋,應付人口增長的需求,同時滿足市民對改善居住環境的期望。在這種社會需求下,近日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惹起市民關注,觸動部份市民對官商勾結的疑慮,特區政府必須以實際行動,消除社會疑慮,防止土地問題演變成政治紛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