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大校長:國際化絕非精通英文而已
香港中通社9月8日電(記者 王玉)什么是教育國際化?英文好、出國留學、做交換生?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校長郭位有一套“反潮流”的觀點。他認為,國際化不只是精通英文而已,品質、內容才是核心,而中國學生首要學好自己的文化和語言。
圍繞“我們離國際化有多遠?”,郭位7日晚在設于香港的光華新聞文化中心開講。他縷析對兩岸三地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觀察,一番演說讓剛抵港履新的光華主任李應平感慨:“打破思維模式,頗受啟發。”
郭位校長本是臺灣人,在美國取得最高學歷后留美工作三近十年,2008年起獲聘出任城大校長。他擁有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三地頭銜。他本身即是國際化的代表。
當晚,郭位全程站立,以臺灣腔調的普通話,演講近一個半小時。他指出,國際化并非新生事物,“春秋戰國年代,孔子週游列國不就是國際化的實踐嗎?”他又質疑教育界對語言的“迷信”,“曾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的華人田長霖,講英文帶口音,但言之有物。”
如果國際化不在於精通英語,那又是什么呢?郭位講到一個故事:有個人去買碗,按照別人傳授的經驗,拿一個碗去碰另一個碗,聲音清脆就是好碗,結果個個聲音渾濁。這時老板遞給他一個碗,讓他再去碰,聲音全部變得清脆。問原因,老板說,好碗與好碗相碰才能發出清脆之聲啊!
“國際化是好東西,但要與當地環境配合,不能跟著潮流走。”郭位由故事展開,接著講了日本豐田、韓國現代汽車成功的事例,帶出“國際化應以內容、品質為主”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