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香港報章社評
香港新聞網8月28日電 新學年有近七成幼稚園,獲準加學費。
文匯報社論指出,在目前通脹高企的環(huán)境下,幼稚園加學費將令家長們百上加斤。然而,近年本港租金及薪金持續(xù)上漲,不少幼稚園確實面對沉重的經營壓力,唯有通過加學費來轉嫁成本。當局應完善學券制,因應通脹及經濟環(huán)境調整資助金額,加強對基層家庭的支援;更為重要的是,應將幼稚園納入十五年免費教育之內,為基層幼童提供免費幼稚園教育。這不但可紓緩家長負擔,鼓勵市民生育,而且有助提升幼兒教學質素。
私樓樓價升勢持續(xù)。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特首多次表明要做好公營房屋,【注冊英國公司好處】但除因思慮不周而先見其害的白表可購免補地價居屋計劃外,未見新政府有其他政策。要速推公營房屋,港府并非沒有辦法,如不少“政府、機構或社區(qū)”土地長期閒置,亦已經平整,可在短時間內建屋;房委會亦可加快手頭上的建屋計劃,故關鍵是港府是否有決心盡快增加公營房屋供應。新政府應擴大公營房屋計劃,向市民清晰表明未來兩三年可以增加多少供應,讓市民安心,才有望挽回市民對港府房策的信心。
以開放心態(tài)看兩地加強交往
香港商報評論指,近日兩單涉港與內地合作交流的新聞引人關注。其一,內地將於下月起進一步放寬深圳非戶籍人士來港“一簽多行”;其二,一份關於開發(fā)邊境土地的民間研究報告被指為“割地賣港”。 類以事件反映著一種心態(tài),即擔心香港對內地開放,在經濟融合過程中吃虧,因此產生某種“拒內”情緒。的確,【離岸公司注冊】由於內地游客眾多,一旦同時大量涌港,會造成難以負荷的壓力,甚至會影響市民的生活質素,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旅游業(yè)作為支柱產業(yè)之一,更需廣納客源,開放本身并沒錯。如果政府以“限制內地游客人數(shù)”的簡單方法回應這些負面情緒,長期必然會對港旅游行業(yè)和整體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