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念曾:兩岸及港澳文化交流仍有大空間
香港新聞網月26日電 “兩岸及港澳對中華文化發展都很重要,有比較才會有批評和自我批評,才能有更大的討論空間。”香港文化教父榮念曾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中新社報導,69歲的榮念曾性格開朗、思維活躍,現任香港當代文化中心主席和“進念二十面體”藝術總監,參與編導的舞臺作品超過150齣,被譽為“香港文化教父”。近日,收錄他30多年文字創作精髓、對談及通信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書在大陸出版。
多年前,在與臺灣知名舞臺劇導演賴聲川的一場對談中,榮念曾強調,“香港民間與大陸民間的對話,遠比政府和政府的對話有效”。如今,他仍舊堅持這一理念,“不僅是香港與大陸,兩岸及港澳民間在文化上的交流、合作都還不夠,仍有很大空間。”
8月11日,臺灣誠品書店入駐香港銅鑼灣,榮念曾作為代表出席,“這對香港很有意義。誠品里書的種類很多,能給香港帶來多元的概念,它不僅是個書店,更是文化中心”。
“臺灣的文化比較感性,而香港擁有跨文化、跨語言的環境,在思考方式上更為自由,希望臺灣也能吸收香港文化,大家一起來看大中華文化怎么發展”,榮念曾說。
在為香港特首梁振英寫的文化政綱中,榮念曾也特別強調了民間力量在文化發展中的重要性,“政府要多做資源整合與協調的工作,但‘要理而不要管’,不要與民眾搶生意,在國際文化交流中,更應該是‘民間主導,政府支持’。”
去年,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對未來文化發展很重要,值得研究探討,政府要與業界多對話”,榮念曾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