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今年錄取305內地尖子
香港中通社7月17日電(記者 白玉)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今年通過全國統一招生計劃在內地招生,共錄取了305名尖子學生,年齡最小的僅14歲。
中大表示,今年申請入讀中大的內地尖子學生皆非常優秀,因此最終錄取的人數比原來公佈的計劃有所增加。中大今年在內地招生的范圍擴展至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并在以上三地共招收了12名新生。
中大今年在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收生,平均每地的考生人數達數十萬名。根據各省市公佈的考生排名及高考分數段的資料統計,中大錄取的考生的高考成績在所屬省、市、自治區中皆排名前列,當中位列省市三甲的有49人,包括28名省市級的第一名;有3名考生在數學科取得滿分。而各尖子的英語成績亦非常優秀,在滿分150分中,平均取得137分,有16人超過145分,有兩名考生更高達148分。
除高考成績優異之外,中大錄取的內地生在課外活動方面亦有杰出的表現。逾40人在不同學科的全國性比賽中,例如奧林匹克競賽、科技創新競賽、英語能力比賽,以及徵文比賽等,取得省級一等獎。
中大今年錄取了13名少數民族學生,另外有14人來自農村,也有一名考生來自年前四川大地震災區綿陽市。
山西省的黃曉晨,家庭以務農為生,經濟并不充裕,只能在村里的學校上學,學習條件難與大城市比擬。但他仍堅持不懈,憑著過人的毅力及努力考上中大,并得到獎學金。來自四川省的龍鋮在綿陽市上高中時,正值地震災后重建之時,百廢待興,校園仍有不少設施尚待復修,學生的學習亦大受影響。龍鋮在惡劣環境下倍加努力,終在全省24萬考生之中脫穎而出,取得第30名佳績,獲中大錄取。
北京的姚凱軒今年只有14歲。他讀完小學四年級后便考上了北京市第八中學的超常兒童教育實驗班,在四年內完成了小學五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的八年課程。他希望在中大打好數學和物理的基礎,未來成為一位物理學家,研究精密儀器及物理實驗器具的設計,比如利用哈奇森效應設計一個類似消失器的裝置。
來自東北遼寧的黃惠琳是朝鮮族人,通曉漢語和朝語,考得全省第二名。她希望來到中大后,除了在學術上有所得著外,也讓更多人認識、親近和喜歡朝鮮族。(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