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冷待內地升大 有免試校“零報名”
■葛珮帆指,港生不熱衷內地升學因對有關升學資訊沒有認識。
為配合香港新學制的推行,今年共有63所內地高校在港免試招生。但是,新近一份調查顯示,香港學生對當前內地升學信息掌握不足,學生難以掌握和取得內地升學信息,造成選擇的困擾。亦有內地升學專家稱,部分參加免試招生的院校出現“零報名”狀況。民建聯認為,政府當局應加強宣傳,并為有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內地升學貸款,同時推動提升內地學歷認受性,鼓勵年輕人到內地升學。
僅8%愿北上 教局宜增宣傳
10日發布的“內地升學調查”由民建聯組織,一共訪問了662名香港學生。調查顯示近七成的受訪香港學生有興趣在香港升學,有意選擇遠赴海外留學的學生占近四成七,有興趣選擇內地升學的受訪者則占約8%。
調查指出,雖然今年一共有63所內地高校在港免試招生,但受訪學生表示除了幾家耳熟能詳的名牌大學外,對其他內地知名高校一無所知,選擇時無從比較。此外,目前內地有800多所高校與香港大學學歷互認,包括碩士及博士學位,學歷評審方面也已完善,但相關宣傳不夠,香港學生也無法得知在內地取得學位與海外取得的學位具備同樣的評審資格。
調查表明,香港學生大多是從學校或者網絡獲得升學信息。受訪者大多表示學校提供的資料不足,難以掌握和取得內地升學信息。此外,內地的文化及考試制度與香港不同,也是阻礙香港學生考慮赴內地升學的因素。
民建聯沙田區議會議員葛珮帆指,港生不熱衷內地升學,主因是他們對相關升學資訊欠認識,建議教育局多作宣傳。她又建議政府應和內地教育部門研究本地副學士銜接內地大學本科的機制,并提升內地學歷的認受性,鼓勵更多學生到內地升學。特區政府教育局應加強宣傳,政府每年一度籌辦的內地升學展,讓香港學生可以更早掌握及消化有關信息,作出更合適的選擇。
葛珮帆倡貸款助北上窮生
內地升學機構主任李火火烜表示,宣傳對內地院校招收港生很重要,「有院校加強宣傳后,收到港生人數由四五年前的10多人上升至去年的100人」。但他亦指,有免試招港生院校因欠宣傳,最終出現「零報名」狀況。
就讀福建師范大學心理學的港生黃同學,當年會考8分后便到內地升學,不過因家境困難,他需向親友借貸2萬元以應付學費,葛珮帆建議政府為這類學生提供貸款,以免他們因金錢問題失去升學機會。
目前內地院校免試招生計劃及港澳臺聯招均已截止報名,但有意內地升學的港生,仍可透過入讀內地大學所辦的1年先修班,再銜接本科學位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