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女在廣東“性都”廢墟尋舊跡 樂此不彼
■李翠微與被拆的老屋
真正的人,內心總有一個神圣的故鄉,超越金錢,超越功名。李翠微也不例外。大家都說東莞是『性都』,可是這個東莞籍的香港女子執拗地放下了原來的室內設計師工作,一頭鉆進東莞32個鎮區的老巷子,重新發現故里的文史舊跡。5年過去,和搭檔寫出《東莞印象》和《東莞.城跡》兩本書,更多的新書計劃正在列隊等候。李翠微付出的代價是,歷盡艱辛,不僅沒賺錢,還倒貼出書,但她樂此不疲。
李翠微是土生土長的莞城人,一直從事室內設計工作,2000年移居香港。2008年,她又重返東莞,從此踏上對故里文化的重新追尋之旅。她說,理解城市發展需要,不反對拆遷,但主張保護有價值的文化。
小巷考察險遇賊劫 被當成犯罪嫌疑人
李翠微說,老城慢慢地消失,一種使命感驅使她不停行走和紀錄。而尋訪過程,苦楚絕不僅限於暑熱冬寒。如果沒穿長袖,一人多高的野草會刮得皮膚傷痕纍纍,又癢又疼,要除掉那些毛毛必須用麵粉或爽身粉。除了皮肉之苦,還會有突如其來的人身滋擾。
有一次,搭檔進入一座老房子考察,她則在巷尾等候。獨自徘徊在陰森的小巷時,突然從外面跑進3個年輕人,緊盯著她肩上的挎包,兄相畢露。李翠微故作鎮定,拿出手機給搭檔打電話,但信號不穩定電話沒通。所幸大聲“講電話”驚動了一位老太,老太太從窗戶探頭問她是否拆遷辦的人,李翠微慌忙假裝說是,3個年輕人只好撤退。
有時還會被當成是犯罪嫌疑人。在寮步鎮一個古村落,治安員厲聲質問他們,阻止拍照。治安員檢查身份證,發現李翠微手持香港居民身份證,就一口認定她是“倒賣文物的”,折騰了一個多小時才得以脫身。
網上帖子25萬點擊 一發不可收拾
李翠微回憶說,緣起非常簡單,一次詩友聚會,網友「巨野子木」提前數小時到了集合點,李翠微就帶著他逛老城。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不停逛不停寫。而網友的熱烈追捧和熱心幫助,也讓她找到堅持下來的動力。點擊量從最初的每帖不到1,000次攀升到最高峰一個帖子超25萬次。
帖子越積越多,逐漸匯集成書。可是,出版卻遇到了麻煩。東莞每年有700萬資金用於扶持文學藝術創作,原東莞市委領導也為他們的第二本書《東莞.城跡》兩次批示,卻最終沒能獲得出版資助。李翠微只好用香港書號自費出版。
自費出書迅即售罄 專人電話求郵購
所幸,第二本書獲得網友的熱烈追捧。首印的1,000本3天內就賣光了,加印的1,000冊也即將售罄,甚至有加拿大、香港等海外華人專門電話要求郵購。這大大出乎李翠微的預料,也有老太太電話表達遺憾,說字號太小,照片也不是彩色的。李翠微感慨說:很想很想流眼淚,能出來已經很不容易。太難了。
放下工作后,李翠微就靠些微房租度日。如今,賺不了錢,還倒貼出書。80多歲的父親說她是在做一份「虛榮」的事業,意思是:“錢包是虛的,但做父親的心裡還是有一點光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