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所販賣嬰兒分工明確 憂內地拐賣兒童侵港
香港近月爆出“拐子佬”恐慌,令人憂慮內地拐賣兒童侵港。公安部日前出動逾萬警力在全國十五個省市自治區采取行動,偵破兩販嬰集團,救出181名兒童;拘捕802人,包括一名A級通緝犯。公安揭發販嬰集團組織嚴密,由物色孕婦至販賣一條龍,更首次揭發有醫護人員參與販賣嬰兒,為胎兒監定性別,販嬰集團再找來“買家”以拍賣方式競投,嬰兒未出世已被賣掉,一名男嬰最高可賣8萬元人民幣(約9.7萬港元),有嬰兒更多次被易手炒賣。
診所交易分工明確
河北省平鄉縣一家其貌不揚的診所,雖然大門緊閉,卻經常有操外地口音的孕婦出入,診所其實早已變身為販嬰集團的“生產中心”。日前公安破獲的兩個販嬰集團,其中一名被捕疑犯郭彥芳是該診所的執業護士。郭供稱2008年租下診所,原替人接生及做產前檢查。但去年冬天,疑犯楊學花帶著一個孕婦來到其診所,要求在其診所產子,并要求郭負責接生,惟孩子出生后,楊稱孩子母親家庭條件欠佳,難以自行撫養,要求郭為初生嬰兒找頭“好人家”,自此郭便開始了“執媽”及“拍賣嬰”生財之路。
楊學花及后經常帶著不同孕婦來生孩子,郭除得到五、六百元(人民幣,下同)的手術費外,每宗還有300至1000元不等的分紅,至今已有逾20名嬰兒經此診所“售出”。今次行動中在河北四個縣,包括平鄉縣、廣宗縣、巨鹿縣和威縣,破獲多間為販嬰集團提供“一條龍”服務的診所,并有多名醫護人員參與其中被捕。
當地公安透露,去年起嬰兒價格不斷漲價,至今女嬰零售價3-5萬元,男嬰則更高達7-8萬元,介紹人獲2000-5000元,集團中介人獲6000-8000元,孕婦則可獲3-5萬元。由于性別,及生父母的健康狀況,甚至生父母長相都影響價格,所以診所會一直跟進及負責孕婦的懷孕狀況,并包辦孕婦的食宿。此外,集團更引入“競價機制”,為把嬰兒賣得更好價錢,在未出世時便找來多位買家出價認購,價高者得,為拍賣嬰增值。
據了解,相關集團已成功賣出兒童逾二百名,其中絕大多數為嬰幼兒,集團成員分工明確,由洽購孩子的“買手”,到喂養孩子的“奶媽”,以至負責聯絡的“售貨員”,各司其職。集團成員將男嬰叫做“大號”,女嬰叫做“小號”,有集團在四川涼山物色孕婦后,再聯絡各區的“物流”,將“貨物”運往四川、河北、陜西、山東、河南、內蒙古、北京等七個省市、自治區“銷售”。
不育刺激需求 男嬰較女嬰搶手
所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在中國社會未能傳宗接代,令不育夫婦存極大壓力令嬰兒的需求增大,販嬰價錢亦因此節節上升,有被拐賣的兒童經七次易手,價格一次比一次增加,而男嬰又較女嬰搶手,價格更較女嬰高出一倍。
日前由北京公安部門統籌,在河北、山東、四川、福建、河南、云南等15個省市自治區進行打拐行動,出動逾萬警力,拘捕802名疑犯,搗破兩個對兒童極大危害的犯罪集團,救出181名由6個月至4歲大的兒童。被捕人士之中更包括一個潛逃多年的A級通緝犯、43歲的邵中元。原籍山東棗莊市的邵自2010年7月開始,由他擔任首腦的販嬰集團先后從云南、貴州等地,從多名上線手里購買男女嬰兒,成本價格為1000元,及后以3-5萬元賣往臨沂、棗莊、濟寧等地,兩年間販賣兒童逾100名。邵日前在滕州一燒餅鋪被捕,其妻子、表舅等多名親屬均為從犯,并已全數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