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許經營加盟讓你“霧里看花
加盟商稱,北京西客站對面的中裕世紀大廈、閔莊路3號的清華科技園和南四環西路的總部基地匯集了不少特許經營企業,其中不乏騙子公司。
中裕世紀大廈:“回去先租了店面,再來考察簽合同”
5月8日上午9點,記者提著一個裝有幾件衣服的塑料袋,走進中裕世紀大廈。一路走馬觀花,確實看到了不少特許經營企業,從美食餐飲、服裝到小商品、首飾,一應俱全。
可能不是周末或者太早的緣故,各家企業幾乎都無人光顧。記者大搖大擺地在特許經營企業相對集中的四樓和五樓轉了一圈,沒有人表示出“熱情”。無奈只得主動出擊,在9點半至10點之間,記者分別走進了一家服裝特許經營企業和一家小商品特許經營企業,兩家企業的招待人員不約而同地向記者提出了相同的問題:是否有預約?之前與哪位業務經理聯系的?
當得知記者是從網絡上看到介紹后直接來考察的,招待人員似乎失去了興趣,帶領記者簡單看了下樣板店后說:“回去先租了店面,再來考察簽合同。”
面對企業的警惕,記者迅速離開,坐車前往清華科技園。
清華科技園:“我們這是專賣,始終沒有說是連鎖”
有了上次經驗,記者決定在清華科技園門口等待一名真正的考察者,結伴而行。
陳自成從一輛公交車上走下來,右肩挎著個黑色小包,手里捏著一沓紙,沖著手機說道:“對,我是來考察的!”
他的“身份”就此暴露了。
已經在北京市海淀區閔莊路3號清華科技園門口苦等了近1個小時的記者,趕緊迎了上去……
4月25日,陳自成從昆明坐車到達北京。這一回,他是有備而來。他手上拿著7張A4紙,正反兩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北京近500家特許經營企業的名字、地址、聯系電話和公交路線等信息。從到北京的第一天開始,他就有選擇地上門考察,到5月8日已經考察了近30家企業。
“目前還沒有找到一家企業是可以加盟的,廣告都吹得厲害,全是忽悠人的。”陳自成擺擺手說,他昨天去看了一家轉讓技術的企業,對方連個工廠都沒有,要看設備,說是在廣州。
另一家企業據說能廢油煉柴油,陳自成交了100元“觀看費”,結果人家把一些不知名的液體和粉末混一塊兒人工攪了幾下就完事了,搞得他哭笑不得。
清華科技園是他在京的最后一站。幸運的是,記者及時與他搭訕,并蒙混過關。他同意記者這個不懂“行規”的初次考察者一路跟著他,“現在的特許經營企業都小心得很,考察都要事先預約,否則根本不接待,一些企業甚至還要登記身份證號碼”。
這次考察的第一家是清大學苑。
在前臺做了登記后,記者與陳自成被安排在一間接待室內。20分鐘的等待,事業部項目經理楊會芳姍姍來遲。楊會芳介紹說,清大學苑網絡定貨平臺里20多萬種書,市場上一旦有新書出版,馬上能進入此平臺。其中2折以內的書能占到70%至80%。
記者提出看看清大學苑的定貨平臺,楊會芳反問道:“這可能嗎?沒有簽約之前我會讓你看到底價嗎?”但她保證說,“新華書店里有什么書,我們就有什么書。”
當天晚上,記者通過一位加盟商提供的賬號和密碼進入清大學苑的定貨平臺,其中共10個書庫,“一庫”書數量最多,有接近2500個種類,而“五庫”
只有174個種類,總量離20多萬種有很大差距。
“五庫”到“九庫”,大多數書都在4至6折之間;在記者參觀其樣板店時,擺在架子上的諸如《刺客》、《人大代表》、《喬家大院》等書無一能在定貨平臺中找到。
記者問是否有直營店,楊會芳說沒有,但她表示:“我們這是專賣,始終沒有說是連鎖。”
她忘記了,幾分鐘前,她還口口聲聲說著“加盟”兩字。記者從一名加盟商那里看到一份2007年簽訂的合同,其抬頭這樣寫著:清大學苑加盟合同書。最后,記者問嘉興是否已有加盟店?楊會芳明確表示沒有,“嘉興還沒開過。”
她可能不知道,嘉興有個縣里就有兩家清大學苑的加盟店,其中一位名叫胡亞軍的加盟商去年11月還到清大學苑的總部“鬧”過。
從清大學苑出來,我們走進了隔壁的新寵兒孕嬰生活館,一名姓楊的經理一會兒說新寵兒在北京有直營店,一會兒說沒有直營店只有加盟店。在其樣板店里,記者發現有幾件樣品上的牌子不是“新寵兒”,楊解釋說“有部分服裝我們也是做代理”。
當天下午2點45分,考察完畢走到科技園門口準備離開時,記者亮明了身份。陳自成看著記者證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說:“真沒有想到,我原本還想提醒你要當心受騙呢。”
總部基地:“發展的加盟店就等于是我們的直營店”
5月10日下午2點,記者趕到總部基地,在特許經營企業較多的6區16號樓附近,欲故技重施,但卻一時難以找到合適人選。
一些貌似考察者的人,未等記者上前搭訕,就被在樓下等候的工作人員接去。
15點45分,天津老楊一臉笑容地走了出來。他說已經參觀了“99一元時尚超市”的樣板店,感覺很不錯。“憑我做了幾十年買賣的經驗,這家企業很正規,工作人員素質很高,產品種類齊全。”當記者問他是否詢問了直營店的情況,是否準備考察其他加盟店,是否看了合同書時,老楊有些不知所措。直問:“還需要考慮這些嗎?”
得知接待老楊的業務經理姓名后,記者嘗試著走進了99超市。按部就班地登記后,記者對一名姓熊的經理說:“之前就是跟你聯系的!”
熊經理翻了翻本子說電話太多可能忘記了,帶著記者參觀了樣板店———一個大概30平米左右的店面,里面琳瑯滿目地擺著各式小禮品,熊經理的報價低得足以讓人心動。
可當記者問起99超市是否有直營店時,熊經理卻回答:“沒有直營店,我們只發展加盟店,發展的加盟店就等于是我們的直營店了。”甚至于,她對為規范行業,商務部門要求特許經營企業進行備案之事都并不了解,說:“從沒聽說過此事,備案只是針對不規范的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