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公司債券市場的研究分析
公司債券市場是一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融資的重要渠道。從嚴格意義上講,我國至今并沒有自己的公司債市場,雖然有過像三峽債、鐵路債這樣的企業債,但都是以國家財政作為擔保,我國債券市場交易品種單一的格局依然沒有改觀。
今年,溫家寶總理在的”兩會”上強調發展債券市場,用一句“要大力發展公司債券”打開了中國公司債券市場的大門,一個真正的公司債券市場將在中國誕生。
周小川:市場定位要明確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債券市場發展:機遇與挑戰"國際論壇表示,公司債作為跨市場的金融產品,需要進一步做好市場定位,進一步尋找市場發展的空間。
周小川分析了國外成熟的公司債券市場,指出,國外公司債的主體是公司,既有信譽高的大企業,也有“垃圾債”級別的中小企業;投資者則主要是機構投資者。由于公司債券信用等級差異很大,存在一定的信用風險,因此需要投資者有較強的風險識別和承擔能力。
在中國,公司債發展早期稱之為"企業債",那時金融基礎設施也比較差,評級、會計準則、外部等許多環節都比較弱,基礎設施和中介服務不足使得信息披露的可信度、評級的可信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問題,加之過去發行企業債還有一些行政和計劃的色彩,分配指標、地方政府變相擔保等,使得這個市場走了不少彎路。
周小川指出,由于市場對直接融資的重視和出于改變金融市場整體結構的愿望,近來又發出了發展公司債市場的強烈呼聲。鑒于過去在公司債市場發展中經歷了挫折,我們也看到目前在市場發展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傾向。
一種是強調公司一定要確保有償付能力。但是因為市場運作中充滿了不確定性,企業還在改革過程之中,償付能力并不易確保。
另一種傾向就是要求一定有擔保,實際做法就是找商業銀行擔保。商業銀行擔保背后又隱含著國家對商業銀行,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的擔保。這種擔保無疑會使債券的信用等級提高,大家對它的信心增強,但實際上這種產品已經有些走樣了。它已經不是公司債了。這種債的發行靠的不是企業信用,而是銀行信用,這對定價機制也產生了影響。
周小川最后指出,理清公司債券市場發展思路,明確公司市場的市場定位,對推動公司債券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