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業務一體化
如下是一個業務價值鏈的示意:
訂貨-->采購-->出庫-->生產-->倉儲-->銷售-->配送
上述業務價值鏈中的每個環節都會產生大量財務所需信息,因此,雖然財務和業務之間互有信息交換,但從流向來看,信息主要是從業務向財務流動。從這個角度出發,財務業務一體化打破信息屏障后,財務相對業務更能受益。也就是說,“財務業務一體化”首先解決了財務的信息采集需求,而這個需求平時要占到財務部60%左右的工作量,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改進。
一、會計核算:
“財務業務一體化”之后,由于數據采集自動化,對財務最大的改觀就是會計核算變得更及時、更準確。這個道理很顯性:
由于業務發生在前,財務記錄在后這種天然的差異,財務信息必然滯后,從有些企業要到本月20日才能結上個月的帳就可見一斑。滯后的財務信息的參考價值當然是相當有限,因此,企業管理者所做的工作就是盡量縮短財務記錄與業務發生的時間差,減少財務記錄的重復工作,理想的狀態就是業務直接驅動財務,這是觸發“財務業務一體化”最純真的動機。通過信息系統。業務直接驅動財務-->直接產生會計憑證-->生成明細帳-->生成三大表,總帳會計的工作輕松多了,基本上可以下崗了。
二、財務監控職能方面:
“財務業務一體化”促使控制過程自動化,淡化財務在過程中的參與,從而提高整體流程效率。比如:
預算管理:實際一點,預算的制定還是在系統外做好些。預算的執行過程中,信息系統自動調用具體預算和費用標準進行控制,簡化財務工作,財務主要在形式上參與,如審核發票是否合格,費用項目是否填錯等。預算的評價需要人來做,但不一定非要財務來做。
信用管理:信息系統通過計算客戶的信用額和發貨回款情況,自動進行控制,不需財務參與。
資金管理:信息系統通過采購和銷售模塊,以及費用計劃,結合實際資金,自動生成資金計劃。至于如何向銀行融資,才是財務的事情。
三、財務分析方面:
實現“財務業務一體化”之后,由于數據的可追溯性,使得財務分析工作變得更輕松,分析更深入。
總之,真正做到“財務業務一體化”之后,財務的基礎職能將隨之弱化,人員規模將大為縮小,但財務會更深入的參與到事前監控中,分析職能將進一步加強。屆時,財務部將變成決策層真正的智囊。
看來“財務業務一體化”這朵鮮花是插在財務上面了。
